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常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疹、食欲减退、低热或高热、精神萎靡。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避免患儿抓挠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口腔黏膜疱疹患儿口腔内可能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多分布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进食疼痛、流涎增多。家长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若溃疡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利多卡因凝胶等药物缓解疼痛。
2、手足皮疹手掌、足底及臀部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疹子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痒不痛。皮疹约3-7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给患儿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导致破溃。若皮疹继发感染,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
3、发热症状约半数患儿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1-2天。家长应让患儿多饮水,采用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4、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疼痛可能导致患儿拒食、进食量减少。家长可准备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果泥等,少量多次喂养。避免酸性、坚硬或过烫食物刺激溃疡。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B12溶液促进黏膜修复。
5、精神萎靡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嗜睡、乏力、易激惹等表现,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受累,应立即就医。轻症患儿可通过多休息、补充水分逐渐恢复,重症需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等治疗。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护理期间,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观察皮疹变化。保持室内通风,对患儿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煮沸或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患病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一般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多数患儿1-2周可痊愈,但需注意肠道病毒可能引起重复感染,日常应加强洗手等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