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胃周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肝总动脉旁淋巴结、脾门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胃癌转移路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三种方式,其中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1、胃周淋巴结胃周淋巴结是胃癌最早发生转移的部位,包括贲门左右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胃大弯淋巴结及幽门上下淋巴结。癌细胞通过淋巴管侵入邻近淋巴结时,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变硬。早期发现可通过根治性手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等。
2、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胃左动脉根部,属于第二站转移淋巴结。当肿瘤侵犯胃体部或胃底部时易转移至此,可能伴随上腹部持续性隐痛。诊断需结合增强CT或PET-CT,治疗需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等靶向药物。
3、肝总动脉旁淋巴结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沿肝固有动脉分布,属于第三站转移淋巴结。胃癌进展至中晚期时可发生该处转移,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胆道压迫症状。治疗方案需根据转移范围选择转化治疗或姑息性化疗,可应用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病情。
4、脾门淋巴结脾门淋巴结位于脾动脉走行区,胃底癌及胃体上部癌易转移至此。患者可能出现左季肋区疼痛及脾功能亢进表现。确诊后需评估手术可行性,不可切除病例可采用放射治疗联合注射用雷替曲塞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属于远处转移淋巴结,提示胃癌已进入晚期阶段。转移灶可能压迫神经引起腰背部疼痛,或导致下肢淋巴水肿。此时以全身治疗为主,可选用阿帕替尼片等抗血管生成药物,配合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胃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后需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变化,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等,适当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腌制、熏烤类食物,严格禁烟酒。治疗期间出现发热或体重骤降应及时就医,所有用药均须在肿瘤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完成辅助化疗疗程,每3个月复查胃镜和腹部增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