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高可能是败血症的表现之一,但更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应激状态或药物影响。败血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及炎症指标综合判断。
1.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最常见于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
2. 炎症反应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甲氨蝶呤、秋水仙碱。
3. 应激状态手术创伤、剧烈运动或情绪应激可引起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消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
4. 血液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导致持续中性粒细胞升高。需完善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药物包括羟基脲、伊马替尼等。
发现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时,建议完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日常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发热等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