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主要表现为恶露异常、下腹疼痛、子宫体积恢复延迟、异常出血及伴随感染症状。这些症状多与宫缩乏力、胎盘残留、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
1、恶露异常:
正常恶露应在产后4-6周内由鲜红逐渐转为淡黄色后消失。复旧不良时可能出现恶露量突然增多、颜色重新变鲜红或伴有恶臭味。这种情况常提示宫腔内残留组织或感染,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胎盘胎膜残留。
2、下腹疼痛:
持续性下腹坠痛或阵发性绞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宫缩乏力时疼痛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而感染引起的疼痛多伴随发热。触诊可发现子宫质地偏软、压痛明显。
3、子宫体积异常:
产后子宫每日应下降1-2横指,复旧不良时宫底高度持续高于正常水平。产后2周子宫仍可触及或产后6周未恢复至孕前大小,需考虑子宫收缩功能障碍或宫腔积血。超声测量子宫三径之和>15cm具有诊断意义。
4、异常出血:
表现为间歇性大量出血或持续少量出血,血色暗红伴有血块。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难以压迫的渗血,胎盘附着处复旧不全则常见突发性大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需紧急处理。
5、感染征象:
包括体温持续>38℃、寒战、脓性恶露及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盆腔腹膜炎,出现腹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快,宫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监测恶露性状与体温变化。建议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宫缩,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有助于子宫复旧。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补血食物。出现发热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需立即就医,避免提重物及盆浴以防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