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鼻涕持续一周未愈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保持环境湿度、口服抗组胺药物、鼻腔喷雾剂、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器清洁鼻腔,能有效稀释并清除分泌物,减少鼻黏膜水肿。每日2-3次,操作时注意将儿童头部侧倾,避免呛咳。该方法对病毒性或过敏性鼻炎均有改善作用。
2、保持环境湿度:
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可缓解鼻腔干燥。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换水并清洁水箱,避免滋生霉菌。冬季避免空调直吹,在暖气片放置水盆也能增加空气湿度,减轻鼻黏膜刺激。
3、口服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发的流涕,可抑制组胺释放。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服药期间需观察儿童精神状态。
4、鼻腔喷雾剂: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适用于持续性鼻塞流涕。使用前需摇匀,喷头避免接触鼻腔,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激素类喷雾剂不推荐用于3岁以下幼儿。
5、就医检查:
若伴随发热、脓性鼻涕、面部疼痛等症状,需排查细菌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患儿可能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需耳鼻喉科评估。血常规、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
日常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毫升以上,温热的苹果汁或梨水能舒缓咽喉不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南瓜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睡眠时垫高头部15度可减少鼻部分泌物倒流。外出佩戴口罩防护,减少冷空气及花粉接触。若鼻涕颜色转为黄绿色或出现咳嗽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