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疼可能由创伤反应、干槽症、感染、神经损伤、邻牙敏感等原因引起,拔牙后疼痛可通过冷敷、药物镇痛、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及时复诊等方式缓解。
1、创伤反应拔牙过程中器械对牙槽骨和软组织的机械性刺激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凝块覆盖创面。术后24小时内出现轻微胀痛属于正常生理反应,疼痛程度与拔牙难度正相关。此时可用无菌纱布咬压止血,48小时内间断冰敷患侧面部减轻肿胀。
2、干槽症血凝块脱落或溶解导致牙槽窝骨壁暴露时,可能引发剧烈放射性疼痛,常伴腐臭味。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3-5天,与吸烟、漱口过早或创伤过大有关。需由医生进行牙槽窝清创,放置碘仿纱条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治疗。
3、感染口腔细菌侵入创口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伴随脓性分泌物和发热。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片或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保持清洁。
4、神经损伤下颌智齿拔除时可能触及下牙槽神经,出现持续性麻木或灼痛。这种情况需要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联合治疗,多数患者3-6个月可逐渐恢复。若6个月后症状无改善,需考虑神经修复手术。
5、邻牙敏感邻近牙齿因操作震动可能出现暂时性冷热敏感,特别是存在隐裂或充填体的牙齿。建议使用抗敏感牙膏轻柔刷牙,避免咀嚼硬物。若2周后仍无缓解,需检查是否并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用温盐水轻柔含漱。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如牛奶、鸡蛋羹,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张口受限时,应立即复诊排除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间禁止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创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