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以及腰部疼痛。治疗需结合抗结核药物和手术干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
1、肾结核的病因
肾结核的病因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感染途径通常为血行传播,即结核菌通过血液从其他感染部位(如肺部)扩散至肾脏。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结核的易感性,但环境因素如居住条件差、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更易诱发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2、肾结核的症状
肾结核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部分患者还会感到腰部持续性钝痛或绞痛。晚期肾结核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盗汗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3、肾结核的治疗方法
肾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药物治疗需持续6-9个月,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或输尿管重建术。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以防止复发。
4、日常护理与预防
肾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增强免疫力。预防方面,接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结核患者、定期体检是降低患病风险的有效措施。
肾结核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同时注意日常护理,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