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癌最常见的原因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长期肛周炎症刺激、免疫抑制状态及吸烟。其他高危因素包括不洁性行为、肛门尖锐湿疣病史等。
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16/18持续感染是主要诱因,病毒基因整合可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患者可能出现肛门瘙痒或出血,需进行肛门镜活检确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
2、慢性炎症长期肛瘘、肛裂等炎症刺激可诱发黏膜恶变。典型症状为肛门疼痛伴分泌物增多,确诊需病理检查。早期病例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晚期需综合治疗。
3、免疫功能低下HIV感染者或器官移植后患者风险显著增高。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肛门细胞学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可考虑红外线凝固等干预措施。
4、吸烟酗酒烟草中致癌物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肛管黏膜,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直接细胞毒性。戒烟限酒可降低风险,同时需注意补充维生素A等抗氧化营养素。
保持肛周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接种HPV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肛门指诊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