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的症状主要包括下腰部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等,可能由强直性脊柱炎、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
1、下腰部疼痛骶髂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下腰部钝痛,疼痛多位于臀部深层或骶骨区域,可单侧或双侧发作。疼痛在久坐、久站或夜间翻身时加重,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后侧。早期疼痛多为间歇性,随病情进展可能转为持续性。这种疼痛与关节软骨磨损、局部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有关。
2、晨僵患者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会出现关节僵硬感,通常持续30分钟以上,活动后逐渐缓解。晨僵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严重时可能影响起床、弯腰等日常动作。该症状源于睡眠时关节液黏稠度增加及炎症介质堆积,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3、活动受限随着关节炎症发展,患者可能出现骨盆旋转受限、下蹲困难等症状。急性期因疼痛导致保护性肌痉挛,慢性期则可能因关节纤维化或骨性强直引发机械性障碍。部分患者表现为步态异常,如跛行或短步幅,上下楼梯时症状尤为明显。
4、局部压痛骶髂关节体表投影区髂后上棘内侧按压时出现明显疼痛,可能伴有关节叩击痛。体格检查中"4"字试验、骨盆分离试验等可诱发疼痛。压痛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但需注意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压痛点鉴别。
5、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尤其见于感染性或免疫性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者可能合并虹膜炎、足跟炎等关节外表现。晚期严重病例可见骨盆倾斜、脊柱代偿性侧弯等结构改变。
骶髂关节炎患者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并保持仰卧位。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骨盆稳定性训练。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