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口服补液盐、抗感染治疗、回避过敏原等方式缓解。
1、喂养不当婴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喂养过量、过频或过早添加辅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奶瓣。需减少单次喂养量,延长喂奶间隔,暂停新增辅食种类。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
2、乳糖不耐受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腹泻,大便呈泡沫状带酸臭味。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养者可添加乳糖酶。伴随腹胀哭闹时,可采用俯卧位按摩腹部缓解不适。
3、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常见于秋冬季,可引起水样便伴发热呕吐。需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病毒性腹泻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脱水引起的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
4、细菌感染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多由污染食物导致,粪便中可见黏液或血丝。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嗜睡、四肢冰凉等中毒症状。
5、食物过敏牛奶蛋白、鸡蛋等过敏原可诱发腹泻伴湿疹或荨麻疹。需严格回避过敏食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可替代普通奶粉。过敏体质婴儿添加辅食应遵循单一品种、少量渐进原则,每新增食物观察3-5天。
护理期间需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每次便后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奶具。出现血便、持续发热、尿量减少超过6小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