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主要由细菌感染、外伤刺激、邻近组织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及结核感染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当咽喉部黏膜屏障受损时,这些细菌可侵入深层组织形成脓肿。患者常伴有高热、吞咽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2、外伤刺激:
鱼刺或硬物划伤咽后壁、气管插管操作不当等机械性损伤,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破损继发感染。这类情况需通过喉镜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必要时需手术引流脓液。
3、邻近炎症扩散:
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等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蔓延至咽后间隙。这类患者往往先有原发病症状,随后出现颈部僵硬、呼吸不畅等脓肿特征。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严重感染。这类特殊人群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需加强营养支持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
5、结核感染:
结核杆菌引起的冷脓肿病程较长,多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和结核菌素试验,治疗需规范抗结核药物疗程。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尖锐食物。出现持续咽喉肿痛伴发热时需尽早就医,急性期建议选择流质饮食并避免剧烈活动。恢复期可适当食用百合、雪梨等润肺食物,同时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以促进代谢。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状况,睡眠时建议抬高床头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