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结石一般是指耵聍栓塞,主要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导致。耵聍栓塞的形成可能与外耳道狭窄、耵聍分泌旺盛、外耳道炎症、不当挖耳习惯、环境粉尘刺激等因素有关。
1、外耳道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后天外伤导致的结构异常,可能阻碍耵聍自然排出。这类人群容易出现耵聍堆积,表现为耳闷胀感或听力下降。建议定期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清理,避免自行用尖锐物品掏耳。
2、耵聍分泌旺盛部分人群耵聍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量油性耵聍。这类耵聍质地黏稠易附着于耳道,常伴随耳道潮湿感。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或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处理,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3、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炎或湿疹可能刺激耵聍腺分泌,同时炎性渗出物与耵聍混合后会硬化。患者多伴有耳痛、瘙痒症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原发炎症。
4、不当挖耳习惯频繁使用棉签或挖耳勺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长期刺激还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引发继发性感染。正确做法是仅清洁耳廓周围,耳道内部交由专业人员处理。
5、环境粉尘刺激长期处于粉尘、烟雾环境中,异物与耵聍结合易形成硬块。此类人群建议佩戴防护耳塞,并每半年进行耳道检查。若已形成栓塞,可使用耵聍钩或吸引器进行器械取出。
日常应避免自行掏耳,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油性耵聍体质者可每3-6个月到耳鼻喉科预防性清理。若出现耳痛、耳鸣或听力骤降,提示可能合并感染或鼓膜损伤,需立即就医。对于反复发生耵聍栓塞者,医生可能会推荐定期使用耵聍溶解剂如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维护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