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瘘管的影响主要包括局部感染、反复流脓、听力下降及罕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从轻微炎症到继发性损害不等。
1. 局部感染先天性耳瘘管易因细菌滋生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保持清洁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感染药物。
2. 反复流脓感染未控制时可形成慢性瘘管,持续分泌脓性物质,可能需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
3. 听力下降继发中耳炎或耳周脓肿可能压迫听小骨,导致传导性听力障碍,需通过听力检查评估,严重者需鼓室成形术等干预。
4. 罕见并发症极少数病例可能引发脑膜炎或面神经麻痹,需紧急手术切除瘘管,术后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日常应避免挤压瘘管部位,出现分泌物增多或发热症状时及时就医,术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