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发烧低于38.5℃通常可以继续哺乳,超过38.5℃需暂停哺乳并及时就医。发热可能由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流感或新冠肺炎等因素引起。
1、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是常见发热原因,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伴高热寒战。需立即停止患侧哺乳,通过冷敷缓解胀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配合蒲公英颗粒辅助消炎。未用药期间可定时排空乳汁避免淤积加重。
2、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引起的低热若未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哺乳时佩戴口罩即可继续喂养。伴随严重鼻塞咳嗽时,可遵医嘱使用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哺乳前后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3、泌尿道感染产后尿路感染可能导致突发高热伴排尿灼痛。需暂停哺乳并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对哺乳影响较小的抗生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排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
4、流感流感病毒引起的高热往往超过39℃,需立即隔离停止哺乳。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毒治疗,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乳汁可定期吸出丢弃,待体温正常48小时后恢复哺乳。接触婴儿前需严格洗手并佩戴N95口罩。
5、新冠肺炎新冠病毒感染发热期间应完全暂停哺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确认。若需服用奈玛特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建议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天内均不哺乳。康复后乳汁中抗体可能对婴儿产生保护作用,可咨询医生后恢复喂养。
哺乳期发热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温水摄入,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时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注意避开胸前区域。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须急诊处理。暂停哺乳期间应每3-4小时用吸奶器排空乳汁,维持泌乳功能的同时避免乳腺管堵塞。恢复哺乳前需咨询医生评估药物代谢情况,确保乳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