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咬合错位可通过佩戴矫治器、调整咬合垫、正颌手术、牙齿修复、日常口腔训练等方式治疗。牙齿咬合错位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齿缺失、颌骨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引起。
1、佩戴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适用于多数牙源性错颌畸形。金属托槽可纠正牙齿排列不齐,隐形矫治器通过透明牙套逐步移动牙齿。矫治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避免牙龈红肿或牙根吸收。伴随牙列拥挤时可能需要拔除前磨牙。
2、调整咬合垫可摘式咬合垫用于功能性错颌,如下颌后缩导致的深覆颌。夜间佩戴可缓解颞下颌关节压力,改善咀嚼肌群紧张。可能出现短暂发音不清,需配合舌肌训练。与夜磨牙症相关时需联合使用颌垫。
3、正颌手术严重骨性错颌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如上颌前突或偏颌畸形。术前正畸排齐牙列,术后固定颌骨位置。可能出现术后出血或神经麻木,需流质饮食。伴随开颌畸形时需进行颌骨截骨术。
4、牙齿修复单颗牙错位可采用全冠或贴面修复,改善切端形态异常。瓷贴面适用于轻度扭转牙,全瓷冠能调整咬合高度。修复后需避免咬硬物,防止崩瓷。与牙体缺损相关时需先进行桩核修复。
5、日常口腔训练舌位训练有助于改善开颌,每日进行舌尖顶腭练习。咀嚼肌按摩可缓解偏侧咀嚼习惯,使用指腹环形按压咬肌。儿童期可配合唇肌训练器,预防口呼吸导致的牙弓狭窄。
建议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邻面。避免单侧咀嚼或咬指甲等习惯,儿童期定期进行咬合发育评估。正畸治疗期间选择软质食物,使用冲牙器维护口腔卫生。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