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免疫类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类疾病,常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过敏性疾病。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采取免疫调节、药物控制或生活方式调整。
1、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常见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肿胀,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影响皮肤、关节和肾脏,治疗包括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桥本甲状腺炎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以甲状腺激素替代为主。
2、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治疗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治疗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慢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感染预防。
3、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常见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湿疹。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涕,治疗使用抗组胺药、鼻用激素和免疫疗法。哮喘以气道炎症和狭窄为特征,治疗包括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生物制剂。湿疹表现为皮肤瘙痒和炎症,治疗使用保湿剂、外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
免疫类疾病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采取个性化方案,同时注意饮食均衡、适度运动和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