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补牙后感染艾滋病的情况极为罕见,主要与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有关。治疗上需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病情。补牙过程中,若使用的器械未经过严格消毒或重复使用,可能存在病毒传播的风险。医疗机构应确保所有器械均经过高温高压消毒,且每位患者使用一次性器械,以避免交叉感染。
1、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补牙过程中使用的钻头、镊子等器械若未经过严格消毒,可能携带病毒。医疗机构应确保所有器械在高温高压下消毒,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2、操作不规范:牙医在操作过程中若未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如未佩戴手套或口罩,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牙医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每位患者使用一次性器械。
3、血液接触:补牙过程中若发生出血,且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牙医应迅速处理出血情况,并使用一次性止血材料,避免交叉感染。
补牙后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艾滋病检测。确诊后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药物,并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控制病情。医疗机构应加强消毒管理,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