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道炎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食道炎通常由胃酸反流、感染、药物刺激、免疫因素、长期吸烟饮酒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辛辣刺激、过酸、过热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进食后保持直立姿势1-2小时,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食道负担。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炎症。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帮助加快胃排空。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可在食道形成保护层。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需规律服用,避免自行停药。
3、内镜治疗对于伴有食道狭窄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球囊扩张术。巴雷特食道患者需定期内镜监测,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内镜下止血适用于合并出血的病例。治疗后需配合药物和饮食管理。
4、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戒烟限酒,减少对食道黏膜刺激。抬高床头15-20厘米睡眠。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腹部。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应激反应。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餐后立即运动。
5、手术治疗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病例可考虑胃底折叠术。严重食道狭窄经多次扩张无效者需手术重建。合并食道裂孔疝需行疝修补术。术后仍需长期随访和生活方式管理。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
慢性食道炎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硬食物划伤黏膜。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胃镜。记录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促进黏膜修复。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食道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