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晚上高可能与昼夜节律紊乱、盐摄入过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夜间高血压可通过调整作息、控制饮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药物调整等方式干预。
1、昼夜节律紊乱人体血压存在昼夜波动规律,正常表现为夜间下降10%-20%。长期熬夜或倒班工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使夜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建议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褪黑素调节节律。
2、盐摄入过量高盐饮食会使血容量增加,尤其晚餐摄入过多腌制食品、加工肉类时,钠离子滞留可维持到夜间。表现为睡前口渴、晨起颜面浮肿。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烹饪时可用低钠盐替代,增加芹菜、香蕉等富钾食物摄入。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中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患者多伴有打鼾、白天嗜睡,可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轻度患者建议侧卧睡姿,中重度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设备,常用药物包括乙酰唑胺、茶碱等。
4、慢性肾病肾功能受损时钠排泄障碍,同时肾素分泌异常会导致夜间血压反跳。这类患者多存在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临床常用缬沙坦、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严重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5、药物因素部分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普通片,可能在夜间药效消退后引起反弹性高血压。服用利尿剂者若用药时间不当,夜间排尿减少也会加重水钠潴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为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等,利尿剂应在早晨服用。
夜间血压监测建议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连续监测一周并记录数据。日常应避免晚间剧烈运动,晚餐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控制饮水量在800毫升以内。若多次测量夜间血压超过120/70毫米汞柱,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动态血压监测、肾功能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