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断裂术后康复指导主要包括保护性制动、渐进性活动训练、物理治疗、药物辅助及定期复查五个方面。
1、保护性制动:
术后早期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肢,通常保持腕关节轻度屈曲、掌指关节屈曲60度、指间关节伸展位。固定时间根据肌腱损伤程度不同,一般为3-6周。制动期间需避免主动屈伸手指,防止吻合口断裂。注意观察指端血运及感觉变化,出现肿胀明显或麻木需及时就医。
2、渐进性活动训练:
拆除外固定后开始被动活动训练,由治疗师辅助完成手指屈伸动作,每日3-5组,每组10-15次。4周后可尝试主动辅助训练,用健侧手帮助患指完成部分活动范围。6周后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使用橡皮筋或握力器进行力量练习,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3、物理治疗:
术后2周可开始超声波治疗促进肌腱愈合,频率1MHz,强度0.5-1.0W/cm²。4周后配合蜡疗或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瘢痕增生明显者可进行按摩松解,使用维生素E乳膏轻柔按摩瘢痕组织,每日2次,每次5分钟。
4、药物辅助:
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缓解术后疼痛,口服迈之灵片减轻肿胀。瘢痕体质患者可局部涂抹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预防粘连。疼痛明显影响康复训练时,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首次复查观察伤口情况,之后每2周评估肌腱滑动度及关节活动度。6周时进行肌力测试和功能评估,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术后3个月需复查肌腱超声,确认愈合质量。
康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增强胶原合成。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接触,尼古丁会影响肌腱血供。睡眠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使用枕头支撑手臂。恢复期可进行健侧肢体有氧运动维持心肺功能,如散步、骑固定自行车等,待患肢肌力恢复至健侧80%以上方可进行游泳、羽毛球等双手协调性运动。康复全程需保持积极心态,肌腱功能完全恢复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避免急躁冒进导致二次损伤。
手部骨折康复后固定解除时间一般为4-8周,实际时间受到骨折类型、愈合情况、年龄、固定方式及康复训练等因素影响。
1、骨折类型:
简单线性骨折通常4-6周可解除固定,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需6-8周。稳定性差的骨折需延长固定时间至骨痂形成。
2、愈合情况:
通过X线检查确认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形成是解除固定的关键标准。愈合延迟者需延长固定2-4周,同时排查营养不良或代谢性疾病。
3、年龄因素:
儿童骨折愈合快,3-5周即可解除;中青年需4-6周;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常需6-8周。糖尿病患者需额外延长1-2周固定期。
4、固定方式:
石膏固定通常维持4-6周,外固定支架需6-8周。克氏针内固定者可在4周后改为支具保护,钢板螺钉固定者早期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5、康复训练:
解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4周后增加抗阻练习。康复过程中出现肿胀需间歇性使用支具保护。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补充钙质,配合维生素D3促进骨愈合。可进行握力球训练改善手部肌力,初期每次5分钟,每日3次,随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强度。避免患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保持手腕中立位。定期复查X线确保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