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仍需规范治疗。缓解期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主要措施包括长期氧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抗凝管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
1、长期氧疗:
每日持续低流量吸氧15小时以上可改善低氧血症,延缓肺动脉高压进展。需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大于60毫米汞柱。家庭氧疗设备需配备血氧监测仪和雾化装置。
2、支气管扩张剂:
氨茶碱、沙丁胺醇等药物能改善气道阻塞,降低肺动脉压力。使用需配合肺功能检查调整剂量,注意监测心率变化。吸入性药物应配合储雾罐使用以提高肺部沉积率。
3、抗凝管理:
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适用于合并肺动脉血栓患者,需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3之间。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
4、营养支持:
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改善呼吸肌功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2-1.5克/公斤体重。补充支链氨基酸可减少肌肉消耗,同时注意纠正维生素D缺乏。
5、康复训练: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可增强膈肌力量,步行训练应从5分钟/次逐步增加至30分钟/日。运动时血氧饱和度不应低于90%,需配备便携式氧气瓶。
缓解期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痰液,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轻夜间呼吸困难。每月监测体重变化,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接触冷空气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定期复查胸部CT和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出现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