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型天疱疮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通常由基因易感性、肿瘤相关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潜在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可抑制过度免疫反应,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治疗初期可能出现皮肤感染加重,需配合抗生素使用。
2、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物用于减少抗体产生,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可能伴随骨髓抑制或肝肾毒性,需联合保肝药物。
3、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通过靶向清除B细胞控制病情,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者。治疗前需筛查乙肝病毒,输注过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4、血浆置换快速清除血液中致病抗体,用于重症急性发作期。每次置换需2000-3000ml血浆,可能引起低钙血症或凝血异常。
建议定期筛查潜在肿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营养支持可选择高蛋白饮食配合维生素补充。治疗期间需每3个月复查抗体滴度与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