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脊椎两侧疼痛可能由肌肉劳损、脊椎退行性变、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内脏疾病反射痛等原因引起。
1、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负重可能导致背部肌肉和韧带慢性损伤。这类疼痛通常表现为酸胀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热敷和适度拉伸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可考虑物理治疗。
2、脊椎退行性变:
椎间盘突出或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疼痛。这类疼痛可能放射至四肢,伴随麻木感。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必要时需进行微创手术干预。
3、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并发症,疼痛呈持续性且体位改变时加剧。骨密度检查可确诊,治疗需补充钙剂和抗骨质疏松药物,同时预防跌倒。
4、脊柱侧弯:
脊柱三维畸形可能导致两侧肌肉受力不均引发疼痛。青少年特发性侧弯需定期监测,成人侧弯超过40度可能需手术矫正。日常可通过核心肌群训练改善症状。
5、内脏疾病反射痛:
胰腺炎、肾结石等内脏疾病可能引起背部牵涉痛。这类疼痛常与体位无关且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发热等。需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
建议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侧卧时在膝盖间放置枕头减轻脊柱压力。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背部肌肉力量。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日晒太阳15-20分钟促进钙吸收。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痛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