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老年人身体清洁可通过温水擦浴、局部清洗、辅助工具使用、体位调整、专业护理等方式完成。清洁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
1、温水擦浴:
选择38-40℃温水,用柔软毛巾浸湿后拧至半干,避开石膏或固定装置区域进行擦洗。清洁顺序建议从上肢到下肢,先健侧后患侧。擦浴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室温保持在24-26℃。皮肤皱褶处需重点清洁,擦干后涂抹润肤霜预防压疮。
2、局部清洗:
对未固定部位可采用盆浴或冲洗方式,使用pH值5.5的弱酸性沐浴露。会阴部每日至少清洁1次,采用从前向后的方向冲洗。头部清洗时可使用洗头床或防水护具,水温保持恒定。清洁后立即用干毛巾吸干水分,特别注意趾缝、腋窝等易潮湿部位。
3、辅助工具使用:
准备长柄沐浴刷、防滑垫、沐浴椅等辅助器具。电动冲牙器适合口腔清洁,吸水毛巾用于快速擦干身体。便盆使用前需预热,边缘垫软质保护垫。移动老人时使用转移板或移位机,避免直接拖拽患肢。所有工具使用后需彻底消毒。
4、体位调整:
上肢骨折采取半卧位,下肢骨折保持平卧位。清洁时用枕头支撑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翻身时遵循轴线翻身原则,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骨盆骨折使用便器需将床头抬高30度。每次体位改变后检查皮肤受压情况,骨突处垫减压敷料。
5、专业护理:
复杂骨折或合并压疮时需医护人员操作。伤口周围用生理盐水棉球螺旋式消毒,石膏边缘用酒精棉签清洁。造瘘口护理需专用清洗液,导管固定部位每日消毒。医护人员会评估皮肤状况,必要时进行创面清创或负压治疗。
骨折老年人日常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愈合,每日摄入牛奶300毫升、鸡蛋1个、瘦肉100克。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翻身1次,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床单保持平整无皱褶。监测体温变化,出现红肿热痛及时就医。心理上多给予鼓励,维持规律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