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牙齿变长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使用抗敏感牙膏、龈下刮治、牙龈移植手术、定期牙周维护等方式治疗。牙龈萎缩通常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改善口腔卫生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避免横向用力刷牙,选择软毛牙刷减少对牙龈的机械刺激。牙菌斑长期堆积会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临床常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菌斑,但需在牙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2、抗敏感牙膏牙齿根部暴露后易出现冷热敏感,可选用含氟化亚锡或精氨酸的脱敏牙膏。这类牙膏能封闭牙本质小管,缓解敏感症状。需持续使用4-8周见效,但无法逆转已发生的牙龈萎缩。伴有楔状缺损者需及时进行树脂充填治疗。
3、龈下刮治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萎缩需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清除牙结石和病变牙骨质。该治疗能阻止炎症继续破坏牙周组织,必要时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缓释制剂。治疗后牙龈可能部分再生,但严重萎缩区域难以完全恢复。
4、牙龈移植手术前牙区明显退缩影响美观时,可考虑结缔组织移植或游离龈移植术。手术从腭部取牙龈组织覆盖暴露的牙根,能增厚牙龈并阻止进一步退缩。术后需使用氯己定漱口水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影响伤口愈合。
5、定期牙周维护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和牙周检查,早期发现新发萎缩病灶。糖尿病患者、吸烟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加强监测。正畸治疗前需先控制牙周炎症,矫正过程中使用牙周保护蜡防止托槽摩擦牙龈。
日常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减少牙齿受力,戒烟可改善牙龈微循环。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但过量可能刺激胃肠。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应及时就诊,长期萎缩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和抗菌漱口水交替护理,正畸患者需配合使用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