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后移可能由先天因素、分娩损伤、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改善。
1、先天因素部分女性先天子宫韧带松弛或子宫形态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后倾后屈。建议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无须特殊治疗。
2、分娩损伤多次分娩或产程中盆底肌损伤可能引发子宫后移。产后需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必要时使用子宫托辅助复位。
3、盆腔炎症慢性盆腔炎可能导致子宫与直肠粘连固定。通常伴随下腹坠痛、异常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4、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在子宫直肠陷凹形成粘连带,可能伴随进行性痛经、性交痛。需使用地诺孕素、戈舍瑞林等药物或腹腔镜手术松解粘连。
日常避免长期保持站立姿势,睡眠时选择侧卧位减轻盆腔压力,急性疼痛期可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