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胫骨后移的主要韧带是后交叉韧带。膝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多条韧带协同作用,其中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共同维持关节功能。
1、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内侧髁外侧,止于胫骨平台后缘,是限制胫骨后移的核心结构。该韧带在膝关节屈曲时紧张度最高,可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向后滑动。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中膝关节遭受直接暴力时,后交叉韧带易发生撕裂。
2、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主要功能为限制胫骨前移,但对后移也有辅助约束作用。该韧带与后交叉韧带呈十字交叉,共同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当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可能间接影响后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
3、内侧副韧带:
内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内侧,主要抵抗外翻应力。虽然其主要功能并非限制胫骨前后移动,但在膝关节旋转时能与交叉韧带形成协同作用,间接增强后向稳定性。
4、外侧副韧带:
外侧副韧带连接股骨与腓骨头,主要对抗内翻应力。该韧带与后外侧关节囊结构共同组成后外侧复合体,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可辅助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后移。
5、髌韧带:
髌韧带作为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维持髌骨轨迹间接影响膝关节稳定性。虽然不直接限制胫骨位移,但股四头肌力量减弱时可能导致膝关节动态稳定性下降,增加后交叉韧带负荷。
建议运动前充分热身激活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群,选择合适护具减少急停变向动作对膝关节的冲击。体重控制可降低韧带负荷,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出现膝关节肿胀、后向不稳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就医,避免继发半月板或软骨损伤。
脚踝扭伤后韧带受损程度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范围、关节稳定性、活动受限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1、疼痛程度:
轻度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压痛,疼痛在负重时加重但尚可忍受;中度损伤会出现持续性钝痛,轻微活动即诱发剧痛;重度损伤时疼痛剧烈且伴有撕裂感,完全无法负重。疼痛区域与韧带解剖位置相关,如外侧副韧带损伤时外踝下方压痛明显。
2、肿胀范围:
韧带轻微拉伤仅见局部轻度肿胀,24小时内逐渐消退;部分撕裂时肿胀范围可扩散至整个踝关节,伴有皮下淤青;完全断裂会导致关节迅速肿胀变形,48小时内出现大面积紫癜。肿胀程度与组织出血量呈正相关。
3、关节稳定性:
通过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可评估韧带功能。轻度损伤关节稳定性正常,特殊检查无异常;中度损伤会出现关节松弛但仍有终点感;重度损伤表现为关节异常活动度增加,检查时出现明显错动感。
4、活动受限:
一级损伤仅轻度影响踝关节背屈跖屈;二级损伤会导致主动活动度减少50%以上;三级损伤完全丧失主动活动能力。需对比健侧关节评估活动度,同时观察是否存在保护性肌痉挛。
5、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排除骨折,超声能动态观察韧带连续性,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最高,可清晰显示韧带撕裂位置和程度。应力位摄片能定量评估关节不稳定程度,适用于慢性损伤评估。
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但需避免过紧。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训练和抗阻内翻练习,逐步增加平衡垫训练。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避免吸烟饮酒影响血液循环。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或无法负重行走,需及时就医排除韧带完全断裂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