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发烧一般会传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他人。病毒性发烧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引起,患者需注意隔离防护。
病毒性发烧的传染性与病原体类型密切相关。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烧传染性较强,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症状出现后5-7天均可能传播病毒。腺病毒导致的发烧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于婴幼儿,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可能引发感染。部分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烧还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少数病毒性发烧的传染性较低。例如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日常接触传染概率较小。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幼儿急疹,发热消退后出现皮疹时通常已无传染性。某些特殊病毒感染如汉坦病毒等,需要特定媒介生物传播,一般不会在人际间直接传染。
病毒性发烧患者应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餐具,定期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