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耳道流脓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滴耳液、镇痛退热、鼓膜穿刺等方式干预。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患儿可能伴随鼓膜充血。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罗红霉素颗粒等抗生素。
2.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后鼻咽部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常见耳闷胀感。家长需保持患儿鼻腔通畅,配合医生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舒口服液等促排药物。
3. 咽鼓管异常婴幼儿咽鼓管短平易致反流,可能引发反复发作。建议家长哺乳时抬高头部,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水肿。
4. 免疫低下营养不良或过敏体质患儿更易发病,常伴食欲减退。需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AD滴剂,严重者需免疫调节治疗。
家长发现患儿抓耳哭闹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哺乳后竖抱拍嗝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