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破损后化脓可通过清洁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清创等方式处理。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伤口污染、免疫力低下、糖尿病、异物残留等原因引起。
1、清洁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碘伏冲洗伤口,去除表面脓液和坏死组织。每日重复进行2-3次,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使用酒精直接刺激伤口,冲洗后可用无菌纱布轻轻按压吸干水分。
2、外用药物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涂抹患处。严重感染时可使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创面。用药前需将脓液清理干净,药物涂抹厚度约1毫米,覆盖范围超过红肿边缘2厘米。
3、口服药物感染扩散时需口服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伴有发热或淋巴管炎者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完整服用医生处方的疗程,不可自行停药。
4、物理治疗浅表化脓可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超声波清创适用于深部脓腔,能液化坏死组织。治疗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灼痛感应立即停止。
5、手术清创形成脓肿或坏死组织较多时需要切开引流,清除化脓灶并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监测体温变化。糖尿病患者或面部伤口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后处理。
伤口护理期间应保持患处高于心脏水平,减少肢体活动。每日观察红肿范围、疼痛程度和脓液性状变化。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伤口愈合前禁止游泳或泡澡,淋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如出现发热、脓液恶臭或红肿扩散等状况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元素促进上皮再生,但不可自行使用偏方处理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