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者的唾液、粪便、疱疹液等分泌物,以及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
1、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粪便或疱疹液传播。例如,儿童在玩耍时接触到感染者的手、玩具或其他物品,再用手触摸口鼻,病毒便可能进入体内。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
2、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3、粪口传播
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感染者如厕后未彻底洗手,病毒可能污染食物、水源或其他物品。其他人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再用手触摸口鼻,便可能感染。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注意家庭环境的清洁消毒。
4、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消毒。
- 避免让孩子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尤其是EV71型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顺利康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