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能出现疼痛,也可能无痛,具体与感染阶段、合并症等因素有关。艾滋病相关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疼痛程度主要与免疫状态、继发感染、肿瘤性病变有关。
1、急性期感染HIV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压痛,此时病毒快速复制导致免疫系统激活,通常持续数周,可遵医嘱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多替拉韦钠片、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
2、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晚期易合并结核、真菌等机会性感染,淋巴结肿大多伴随明显触痛和发热,需针对病原体治疗,如异烟肼片治疗淋巴结结核,伏立康唑片治疗真菌感染。
3、淋巴瘤病变艾滋病患者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概率增高,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活检确诊,治疗需结合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片、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4、免疫重建综合征抗病毒治疗初期可能出现免疫重建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原有淋巴结肿大加重伴疼痛,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
艾滋病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评估,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肿块,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定期免疫功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