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桃子拉肚子可能由过敏反应、果糖不耐受、农药残留刺激、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过敏治疗、调整饮食、清洗去皮、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桃子中的致敏蛋白过敏,可能引发腹泻伴皮肤瘙痒。建议家长观察孩子进食后是否出现皮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
2、果糖不耐受:桃子含较多果糖,肠道吸收障碍时会导致渗透性腹泻。家长需控制孩子单次食用量,发作期可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调节肠道功能。
3、农药残留刺激:表皮农药未清洗干净可能刺激胃肠黏膜。食用前应流水搓洗并去皮,腹泻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4、胃肠功能紊乱:过量食用或空腹进食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家长需避免让孩子一次性食用超过200克,伴腹痛者可短期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
腹泻期间建议暂停高纤维食物,选择米粥等清淡饮食,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