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性尿失禁可通过抗胆碱能药物、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局部雌激素等药物治疗。急迫性尿失禁通常由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系统病变、尿路感染、盆腔器官脱垂、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引起。
1、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托特罗定、索利那新、奥昔布宁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的异常收缩,减少尿急和尿失禁发作频率。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青光眼患者慎用。
2、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米拉贝隆是代表性药物,通过激活膀胱逼尿肌的β3受体促进膀胱松弛,增加储尿量。相比抗胆碱能药物,其副作用较少,适合长期使用,但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
3、局部雌激素:
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常用雌三醇软膏局部涂抹。可改善尿道和膀胱黏膜萎缩,增强尿道闭合功能。需注意乳腺癌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禁用。
4、其他辅助药物:
对于合并尿路感染者可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存在神经源性因素时可考虑使用肉毒杆菌毒素A膀胱注射。药物选择需结合具体病因和患者耐受性。
5、联合用药方案:
难治性病例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与β3激动剂联合治疗,或配合膀胱训练等行为疗法。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认知功能影响。
除药物治疗外,建议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收缩肛门和尿道肌肉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组。控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量。保持规律排尿习惯,每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超重者需减轻体重以降低腹压,便秘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复查尿动力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病变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