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特异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大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涉及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渐进性损伤。
1、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早期通过控制血糖血压可延缓进展,晚期需透析或肾移植。发病与糖基化终产物堆积、肾小球高压等因素相关,常伴随高血压和贫血症状。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闭塞,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非增殖期以微动脉瘤和出血为主,增殖期出现新生血管。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适用于中晚期,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有关,多伴有飞蚊症和视物变形。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刺痛或感觉丧失,与山梨醇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相关。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常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可改善症状,但需配合血糖管理。
4、糖尿病足:
神经病变和缺血共同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发病与足部压力异常分布、创伤感知减退有关,常见足趾畸形和胼胝体形成。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包括清创、负压引流和血管重建手术。
5、大血管病变:
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相关,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或心绞痛。需强化降脂降压治疗,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需综合管理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功能。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限制每日盐摄入低于5克。足部护理应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避免赤足行走,选择透气棉袜和合脚鞋具。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血管病变风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代谢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