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嗓子起疱疹伴随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处理、局部护理、补液支持、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
1、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临床常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多数情况下病毒具有自限性,但重症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
2、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时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持续高热不退或热峰超过40℃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感染可能。
3、局部护理:
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疼痛明显者可局部喷涂利多卡因凝胶。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辛辣刺激。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用淡盐水漱口。
4、补液支持:
发热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观察尿量及颜色。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粉。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警惕病毒性脑膜炎。注意手卫生和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病程中如出现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患病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过热过硬食品刺激疱疹。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泥,如苹果泥、梨汁等。保证充足睡眠,退热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手掌、足底等部位是否出现新发皮疹,警惕手足口病可能。病程一般持续5-7天,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需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