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发热主要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类,外感多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侵袭引起,内伤常与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相关。
1、外感风寒风寒束表导致卫阳被遏,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治疗可选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或荆防败毒散疏风散寒,配合生姜红糖水辅助驱寒。
2、外感风热风热犯肺引起卫气失和,多见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咳嗽。银翘散、桑菊饮具有辛凉解表功效,板蓝根冲剂也可辅助清热,需避免辛辣食物加重热象。
3、阴虚发热阴液亏虚致虚阳外浮,常见午后潮热、盗汗颧红。青蒿鳖甲汤能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可调理肝肾阴虚,日常宜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之品。
4、气虚发热中气不足引发虚热,表现为长期低热、倦怠乏力。补中益气汤能甘温除热,黄芪精口服液可补益脾肺,配合小米山药粥调养脾胃。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若高热持续或伴随神昏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