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引起脾大,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门静脉高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小板可能导致脾脏代偿性增大,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丙种球蛋白、艾曲泊帕等药物。
2、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脾脏淤血肿大可能继发血小板减少,伴有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行脾切除术。
3、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可同时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脾脏浸润性肿大,常见发热、消瘦等症状。需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等。
4、脾功能亢进脾脏过度破坏血细胞时会出现血小板减少伴脾大,可能需脾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脾亢可使用沙利度胺等药物。
出现血小板减少伴脾大应及时血液科就诊,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腹部超声等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