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与类丹毒是两种不同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致病菌和感染途径。
丹毒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面部和下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伴有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类丹毒则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导致,多见于手部,与接触动物或动物产品有关,皮损呈紫红色斑块,全身症状较轻。丹毒患者需及时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青霉素V钾片;类丹毒通常对青霉素敏感,也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患处,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若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