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末端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内镜下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变通常由感染、炎症性肠病、药物刺激、缺血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采用低渣低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牛奶等可能诱发腹胀的食品,急性期可短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药物治疗可能与肠道感染或克罗恩病等活动性炎症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制剂,严重时需联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3、控制原发病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或血管病变有关,通常表现为血便、消瘦等症状。需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如免疫抑制剂用于炎症性肠病,抗凝治疗用于缺血性肠病。
4、内镜下治疗对于出血性糜烂或狭窄病变,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闭、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必要时需外科手术处理穿孔等并发症。
日常注意记录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肠镜,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肠黏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