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伤、噪音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修复或手术修补等方式治疗。
1、外伤:挖耳不当或头部撞击可能导致鼓膜机械性损伤,表现为突发耳痛和听力下降,需避免耳道进水并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2、感染:中耳炎化脓性病变可能侵蚀鼓膜,伴随耳流脓和发热,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配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
3、气压伤:潜水或飞行时压力骤变可能造成鼓膜内外压差失衡,出现耳鸣和眩晕,急性期可用伪麻黄碱缓解咽鼓管水肿。
4、噪音损伤:爆炸或持续高强度噪声可能通过声波冲击导致穿孔,常伴耳鸣和听觉过敏,需使用泼尼松减轻内耳水肿。
避免用力擤鼻和游泳,出现持续耳闷或眩晕应及时复查耳内镜,穿孔较大者需考虑鼓室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