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一般是指骨头断了,多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结构的连续性中断,常见于跌倒、撞击、运动损伤等情况。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也可能引发骨折。典型症状包括受伤部位剧烈疼痛、明显肿胀、皮下淤血以及患肢无法正常活动。部分骨折可能出现畸形或异常活动。对于疑似骨折的情况,应避免移动患肢,使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后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属于紧急情况,需立即处理。这类骨折可能伴随伤口出血、肢体麻木、苍白等严重表现,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儿童青枝骨折因骨骼柔韧性较好,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弯曲而非完全断裂,但仍需专业评估。病理性骨折与肿瘤、骨髓炎等基础疾病相关,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骨折恢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蛋类等。避免吸烟饮酒,防止影响骨骼愈合。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就诊。卧床患者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家属可协助轻柔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