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缓解、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及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柯萨奇病毒A组或肠道病毒71型。
1、抗病毒治疗:
针对肠道病毒感染,临床可能使用干扰素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或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等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症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早期干预可缩短病程,但需严格避免自行用药。
2、对症缓解:
发热超过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咽痛明显者可含服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配合生理盐水漱口减轻炎症。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3、口腔护理:
每日用康复新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疱疹破溃后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药液轻柔擦拭。
4、饮食调整:
选择常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果泥,避免酸性、坚硬及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稀释后的蜂蜜水缓解咽部不适。
5、隔离防护:
发病期间需居家隔离至少1周,患儿餐具毛巾单独消毒。接触分泌物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玩具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托幼机构发生聚集病例时应上报疾控部门。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补充维生素C和B族促进黏膜修复。饮食逐步过渡到软烂面条、蒸蛋等低纤维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肌损伤。居家环境定期开窗通风,痊愈后2周内避免接触其他发热患儿。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警惕并发脑炎或肺水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