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腱鞘炎通常由劳损、外伤、感染、风湿性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使用护腕或支具固定手腕2-3周。减少拇指和手腕的重复性动作能有效降低腱鞘内压力,避免炎症加重。日常可调整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
2、物理治疗:
超声治疗通过高频振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冷敷适用于急性肿胀期,每次不超过15分钟。康复训练包括腕关节伸展运动和肌力训练,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局部封闭治疗: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在超声引导下向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与局麻药混合液。该方法能快速消炎止痛,但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注射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5、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可考虑腱鞘切开术。微创手术通过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压迫,术后需进行3-4周康复训练。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合并肌腱粘连或滑膜增生的复杂病例。
日常应注意保持手腕中立位,避免提重物和过度使用拇指。可进行抓握力训练增强前臂肌肉力量,推荐使用握力器每日练习3组。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促进结缔组织修复,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手指麻木时应及时就医。
手腕腱鞘炎与大拇指腱鞘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及功能影响。手腕腱鞘炎多累及腕部屈伸肌腱鞘,而大拇指腱鞘炎又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特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症。
1、发病部位:
手腕腱鞘炎通常发生在腕关节掌侧或背侧的肌腱鞘,常见于频繁使用腕部活动的人群。大拇指腱鞘炎则集中于桡骨茎突处,即手腕外侧靠近拇指基底的骨性突起部位,因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在此处通过狭窄的纤维骨性管道易受摩擦。
2、典型症状:
手腕腱鞘炎表现为腕部弥漫性疼痛、握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弹响或卡顿感。大拇指腱鞘炎特征性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压痛,拇指伸展或外展时疼痛加剧,典型体征为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芬克尔斯坦试验。
3、诱发动作:
手腕腱鞘炎多由反复屈伸腕关节动作诱发,如打字、拧毛巾等。大拇指腱鞘炎常见于需频繁捏持、扭转的动作,如哺乳期抱婴、手机操作等,因拇指反复外展和伸展导致肌腱过度摩擦。
4、解剖结构:
手腕腱鞘炎涉及多条屈肌腱或伸肌腱的滑膜鞘,解剖范围较广。大拇指腱鞘炎特指第一伸肌间隔内的两条肌腱,其腱鞘在桡骨茎突处形成生理性弯曲,更易发生机械性卡压。
5、并发症风险:
长期未治疗的手腕腱鞘炎可能影响整个手部功能,导致腕关节活动受限。大拇指腱鞘炎若持续进展,可能引起拇指活动障碍,影响对掌、捏握等精细动作,但局部症状更为突出。
日常护理需避免重复性手部动作,工作间隙做腕部环绕及拇指伸展练习,局部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活动障碍时,建议至骨科或手外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采用支具固定、局部封闭或针刀松解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