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难受时揪痧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和禁忌。揪痧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暑湿头痛等外感病症。操作时需用食指中指弯曲夹住皮肤快速提拉,部位常选太阳穴、风池穴、印堂穴等头部穴位,或颈部大椎穴至肩井穴连线区域。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及孕妇禁止揪痧,头晕伴呕吐、意识模糊时应立即就医。
揪痧前需清洁双手并修剪指甲,用温水湿润皮肤减少摩擦损伤。操作时力度以皮肤潮红为度,避免暴力拉扯导致皮下出血。揪痧后饮用温开水帮助代谢,24小时内避免受凉或洗冷水澡。传统揪痧多配合薄荷油、风油精等介质增强发散效果,但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若揪痧后出现皮肤破溃、持续疼痛或头晕加重,需及时消毒处理并停止操作。
反复头晕需排查贫血、耳石症、颈椎病等病因。长期伏案工作者可每小时做颈部米字操,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饮食宜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避免快速起身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中老年突发眩晕伴言语不清需警惕脑卒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医认为频繁头晕可能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有关,可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