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多数情况下可以艾灸,但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调整。艾灸可能缓解痛经、改善宫寒,但出血量多或体质偏热者慎用。
1、缓解痛经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可温经散寒,适合寒凝血瘀型痛经,表现为小腹冷痛、经血暗紫有血块。可配合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
2、改善宫寒长期手脚冰凉、经期迟滞的虚寒体质,艾灸神阙、气海穴有助于温养胞宫。需避开经量高峰期,建议经前一周开始调理。
3、出血量多慎用经血量超过80毫升或伴有血热症状(经色鲜红、质地黏稠)时,艾灸可能加重出血。此类情况建议咨询中医师评估体质。
4、体质偏热禁忌阴虚火旺者常见口干舌燥、经期提前,艾灸可能诱发经期延长或头痛。此类人群更适合滋阴清热疗法如针灸太溪穴。
艾灸时保持环境温暖,结束后饮用红糖姜茶。若出现头晕、出血异常应立即停止,经期保健需遵医嘱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