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需根据骨折类型、身体状况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主要考量因素包括骨折稳定性、骨质疏松程度、合并慢性病、术后康复能力及患者意愿。
1、骨折类型:
稳定性骨折如无移位肋骨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首选保守治疗,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可愈合。不稳定性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粉碎性胫腓骨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避免畸形愈合影响功能。
2、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骼质量差,内固定物易松动导致手术失败,此时可选择骨水泥强化或保守治疗。骨密度尚可者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需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
3、慢性病控制: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手术风险高,需评估麻醉耐受性。稳定期慢性病患者在严密监护下可考虑微创手术,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4、康复能力:
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血栓等并发症,手术可早期活动者优先考虑手术。认知功能障碍或缺乏照护者,保守治疗需加强翻身拍背、气压治疗等护理措施。
5、患者意愿:
需充分沟通两种方案的利弊,保守治疗周期长但风险低,手术恢复快需承担麻醉风险。尊重患者选择倾向,结合家属照护能力综合决策。
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质摄入,优选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配合维生素D补充剂促进钙吸收。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恢复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如坐位抬腿、扶椅站立等,避免剧烈运动造成二次损伤。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骨质疏松患者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