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胶水过敏起水疱可通过抗过敏药物、局部冷敷、水疱处理、避免接触过敏原、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过敏反应通常由紫外线固化成分刺激、皮肤屏障受损、个体免疫异常、接触时间过长、既往过敏史等因素引起。
1、抗过敏药物: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和红肿,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局部冷敷:
用4℃左右冷毛巾敷于患处10分钟,每日3-4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但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3、水疱处理:
直径小于5毫米的水疱保持完整,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大于5毫米的消毒后穿刺引流,保留疱皮覆盖创面,外敷无菌凡士林纱布。
4、避免接触过敏原:
立即停止使用UV胶水,接触时佩戴丁腈手套。工作环境安装通风设备,固化时远离紫外线光源3米以上。
5、就医治疗:
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时需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进行斑贴试验确定过敏原,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治疗。
恢复期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涂抹医用保湿剂。饮食避免海鲜、辛辣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促进皮肤修复。过敏体质者应建立过敏原档案,未来使用光固化材料前需做小面积测试。工作接触UV胶水时应规范佩戴防护面罩和护目镜,固化完成后及时洗手并涂抹屏障修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