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敏可通过回避过敏原、皮肤护理、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缓解。过敏反应通常由食物过敏、接触性过敏、吸入性过敏、药物过敏、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回避过敏原明确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家长需通过食物日记或过敏原检测识别致敏物质。牛奶、鸡蛋、花生等食物过敏需严格忌口,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应保持环境清洁。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过敏时,母亲需同步规避相关食物。
2、皮肤护理湿疹等皮肤过敏需使用温水清洗,避免碱性洗浴用品。清洗后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皮肤破损时可短期使用氧化锌软膏。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羊毛等粗糙面料摩擦刺激。
3、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二代抗组胺药能缓解荨麻疹的瘙痒症状。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适用于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
4、外用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轻度湿疹,糠酸莫米松乳膏可用于中重度皮损。面部及皮肤皱褶处建议选用弱效激素,连续使用不超过一周。激素药膏需与保湿剂间隔半小时涂抹,避免混合使用。
5、免疫调节治疗对于顽固性过敏可考虑口服孟鲁司特钠调节免疫反应。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严重过敏患儿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家长应掌握急救操作方法。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床上用品。辅食添加应遵循单一品种、少量开始的原则,每新增一种食物观察3天。过敏体质宝宝接种疫苗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接种后留观时间延长至30分钟。记录过敏发作的时间、环境和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偏方或未经证实的保健品,所有治疗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