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急慢性胃肠炎的症状主要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调整饮食、药物干预等措施。
1、感染因素
急慢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都可能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引发炎症反应。感染性胃肠炎的症状通常包括腹痛、腹泻、发热和呕吐。治疗上,轻度感染可通过口服补液盐和休息缓解,严重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2、饮食不当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过量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或酒精,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炎症。长期饮食不当还可能引发慢性胃肠炎,表现为反复腹痛、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改善饮食结构是关键,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蔬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3、药物刺激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或抗生素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药物性胃肠炎。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和黑便。治疗需停用相关药物,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促进修复。
4、其他因素
压力过大、免疫功能低下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也可能诱发胃肠炎。心理压力可通过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建议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
急慢性胃肠炎的症状多样,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感染性胃肠炎需抗感染治疗,饮食不当需调整饮食结构,药物刺激需停用相关药物并修复胃黏膜。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